<cite id="6nneb"><label id="6nneb"></label></cite>
    <strike id="6nneb"><label id="6nneb"></label></strike>

    散寒化飲法治療咳嗽案

    發(fā)布時間:2017-05-13 11:04:02 本文來源:石家莊市中醫(yī)院

    患者:丁某某,女,54歲。2016年3月11日初診。

    舌脈:脈沉細弱不及,舌淡紅苔薄黃。

    主訴:咳嗽兩年,一年四季皆咳。

    現(xiàn)病史:咳嗽,咽癢即咳,咽中有泡沫痰;背涼即咳,不喘,時伴嘔吐,夜間入睡時咳嗽加重。晨起口干。夜間燥熱盜汗。整體惡寒。納可。大小便正常。

    既往史:兩年前因天冷,后背發(fā)涼引起咳嗽,服中藥此癥狀緩解十多天。

    西醫(yī)診斷:上呼吸道感染

    中醫(yī)診斷:風寒咳嗽

    辨證:外寒內飲證兼里熱證

    治則:外以解表散寒,溫肺化飲;內以清里熱,兼以止咳

    方藥:小青龍湯合小柴胡湯、荊防敗毒散、止嗽散加減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荊芥6克     防風6克    柴胡10克    黃芩9克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清半夏3克   麥冬10克   蜜麻黃6克   五味子10克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茯苓10克    桂枝3克    細辛3克     焦三仙30克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金蕎麥15克  百部15克   款冬花10克  紫菀10克

 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桔梗10克    甘草6克    前胡10克    生姜3片

     5付,水煎服,一日一劑.

    2016年3月17日二診:患者藥后仍咽癢即咳,泡沫痰,夜間咳重,后背涼。夜間無燥熱汗出。無口干加重。大便一天兩次,成形。脈沉細弱,舌淡紅,苔薄白。上方加減:桂枝加到5克、細辛加到5克、茯苓加到20克、桔梗加到15克。加旋復花10克(另包)、車前子15克(另包)。去前胡。7付,水煎服


    2016年3月24日三診:患者藥后咳嗽及咽癢明顯好轉,夜間咳減,夜間燥熱無,無心慌。但仍有白色泡沫痰,仍咽癢或背涼受風即咳,晨起口干。大便一天一到兩次,成形。脈沉細,舌紅,舌后苔薄黃膩。上方加減:茯苓加到30克、桂枝加到7克。加白術10克、加白芍10克。去麥冬。 7付,代煎


    2016年3月31日四診:患者藥后咳嗽減,咽癢去,遇風時咳有泡沫痰癥狀無,覺咳時氣上頂感無,后背涼去。但其咳嗽在白天或夜間有1~2次。無燥熱口干加重。大便一天1~2次。脈沉細,舌淡紅,苔薄白微膩。上方加減:去旋復花。7付,代煎

     

    按語:

    其主癥為咳嗽,泡沫樣痰,背涼即咳,惡寒,偶有嘔吐。因感受風寒引起咳嗽。外感風寒,素有水飲,水寒互結,寒飲射肺,肺氣失宣,故痰為泡沫樣。風從皮毛而入肺,寒從背俞而入肺,故背涼即咳。風寒束表,衛(wèi)陽被遏故惡寒。因肺經環(huán)循胃口,邪克于里故胃氣上逆嘔吐。其兼癥因夜間陽氣不足,不能溫化水飲,故咳嗽加重。凡病皆以旦慧、晝安、夕加、夜甚。因寒邪入里化熱或久病及腎,腎陰虛陽盛則燥熱。衛(wèi)陽不外護,營陰迫津外泄而盜汗,晨起口干??傮w屬于外寒內熱的癥狀。脈沉主里,細弱為久病氣虛,舌苔薄黃乃有熱。故為外寒內飲兼里熱證,治以外散風寒,溫肺化飲,清里熱,止咳。小青龍湯解表散寒,溫肺化飲。方中用蜜麻黃性溫而潤,辛散發(fā)汗緩和,增強潤肺止咳之功;細辛辛溫溫肺化飲兼解表;五味子酸甘斂肺止咳,恐溫燥傷肺。師用小柴胡湯有兩點原因:1、患者久咳,病位入里,咳嗽為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,是正邪相爭的一種表現(xiàn),久咳不愈表示正邪相持不下。2、五行中金克木,現(xiàn)肺金已虛,肝木侮之,肝膽相表里,其必有郁熱。用小柴胡湯透解邪熱,通達經氣。用祛風散寒力強的荊防敗毒散與止咳力強的止嗽散來治病之標也。全方藥標本兼治,面面俱到。


    患者二診夜間燥熱出汗已無,仍咳泡沫痰,說明熱已解但仍有飲邪停肺,外寒束表,故桂枝、細辛加量以外散風寒;茯苓桔梗利水化飲祛痰。加車前利尿治飲邪咳喘;旋復花消痰行水、降氣平喘治咳嗽痰喘。前胡雖能降氣化痰,但主治肺熱咳嗽,其性偏涼恐傷肺胃,斂飲邪故去之。


    患者三診咳嗽、咽癢明顯好轉,說明原則正確。現(xiàn)燥熱已無,但舌黃膩,依舊有少量內熱痰濕,故用酸寒白芍滋陰治陰虛發(fā)熱。麥冬味甘寒滋陰潤肺,對于泡沫痰會有留滯于肺,故去之。白色泡沫痰仍在,飲邪依舊未去,因飲與脾相關,脾主中州,司氣化,為氣機升降之樞紐,脾陽不足,脾失健運則長年咳嗽,肺金為子必致脾土母虛,脾濕滯為痰為飲。其脾陽虛又可上凌心肺致短氣而咳,脾又為生痰之源,脾肺相互留飲,引發(fā)長年咳嗽。辨為脾陽虛證之痰飲,治以溫陽化飲,健脾利濕。故師用苓桂術甘湯加減。茯苓為君,健脾利水,滲濕化飲,既消除已聚之痰飲,又平飲邪之上逆;桂枝溫陽化氣,平沖降逆;白術為佐,健脾燥濕。三藥相配,溫陽健脾以助化飲,淡滲利濕以平沖逆。全方溫而不燥,利而不峻,標本兼顧,為治痰飲病之和劑。


    患者四診癥狀明顯好轉,繼續(xù)用溫陽化飲的治則?;颊哂X咳時氣上頂感無,即無氣上嗆咳。藥中“諸花皆升,旋復獨降”,取其降性以平喘,現(xiàn)氣上頂感無,故去之。

    亚洲做性视频大全,欧美色欧美亚洲高清在线观看,国外av在线播放|,影音久久网友资源综合

      <cite id="6nneb"><label id="6nneb"></label></cite>
      <strike id="6nneb"><label id="6nneb"></label></strik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