冠心病心絞痛是中醫(yī)內(nèi)科臨床常見病多發(fā)病,屬于中醫(yī)胸痹心痛范疇,以胸痛、胸部憋滿悶滯感、心悸為主要表現(xiàn),病情常反復(fù)發(fā)作,長期遷延不愈。
導(dǎo)致本病原因很多,一為七情內(nèi)傷,情志郁結(jié),或長期精神刺激導(dǎo)致氣機不暢,血隨氣瘀的心血痹阻;二為飲食失節(jié),膏粱厚味,或久坐、多臥、缺乏運動而致肥胖氣衰,使痰氣互結(jié),氣血流行受阻發(fā)為本??;三因年老腎精已虧,精不化血,脈道不充,血液流行乏力而不暢,發(fā)為本病。因此,臨床分型不外“虛實”兩大類。
實證類型
⒈瘀血停著
主證:胸痛如絞如刺,定著不移或入夜更劇,舌質(zhì)紫暗,脈沉澀。
病機:瘀血停著,閉阻心脈。
證屬血瘀心胸,閉阻氣血,脈道不通而疼痛定著不移,因血屬陰,夜為陰時,陰得陰時則疼痛入夜更甚。
診斷:真心痛(心絞痛)
治則:活血化瘀,通脈止痛
方藥:以失笑散、活絡(luò)效靈丹化裁
生蒲黃
⒉氣滯血瘀
主證:心胸疼痛呈放射性,胸脅悶滯憋滿感,舌暗邊尖有瘀點,脈弦細。
病機:氣滯血瘀,心絡(luò)受阻
因氣機受阻,脈絡(luò)不暢,血遂不流,形成氣滯血瘀證。
診斷:胸痹心痛(心絞痛)
治則:開胸散結(jié),活血化瘀
方藥:血府逐瘀湯加減
川芎
⒊瘀血入絡(luò)
主證:胸痛兼背痛,或胸痛已罷背痛不已,甚或伴臂痛、腰痛、腿痛,周身疼痛,飲食二便如常人,舌質(zhì)或暗,脈弦或澀。
病機:瘀血停結(jié),阻塞脈絡(luò)。
證屬氣滯血瘀,心氣不暢,現(xiàn)代系統(tǒng)論認為,結(jié)構(gòu)決定功能,人是一整體,何況心主血脈,平時心跳是與血脈共舞的,其疼痛反映的部位雖然不一,但以心脈為主。
診斷:胸痹
方藥:身痛逐瘀湯
川牛膝
⒋肝陽上亢
主證:胸痛,心煩,頭痛眩暈,舌質(zhì)紅,脈多弦而數(shù),多有高血壓病史。
病機:肝陽上亢,心血瘀結(jié)。
本證多素患高血壓病,臨床表現(xiàn)肝陽上亢,因腎虛陰精不能上承而肝陽偏亢,后期導(dǎo)致津液虧乏,津血凝煉,流動不暢,使心脈瘀結(jié)。
診斷:眩暈、心痛(高心病,極高危)
治則:涼肝育陰,潛陽散瘀而通心脈
方藥:夏枯草湯加減
夏枯草
⒌痰濕壅盛
主證:心胸疼痛,滿悶較重,脘腹不舒,痰多易吐,舌苔白膩,脈弦或緩。
病機:脾虛聚痰,阻塞心絡(luò)
本證多屬體肥形實,濕多困脾,聚液成痰竄經(jīng)走絡(luò),阻塞脈道之證。
診斷:胸痹(多兼高脂血癥)
治則:燥濕祛痰,開胸通絡(luò)
方藥:陳平湯加味
蒼術(shù)
⒍痰熱內(nèi)阻
主證:體胖形實,胸痛憋滿,痰粘氣促,心中懊憹,舌苔黃,脈滑實。
病機:痰熱壅盛,阻遏心絡(luò)
本證屬痰濁內(nèi)熱,上擾神明,甚則阻塞心絡(luò)。
診斷:胸痹心痛(多兼斷頭性高血壓癥或高脂血癥)
治則:豁痰開結(jié),宣痹通絡(luò)
方藥:瓜蔞薤白半夏湯加減
瓜蔞
⒎寒邪乘心
主證:胸悶憋氣,陣發(fā)性心痛,畏寒胸冷,舌淡胖,苔白,脈沉緩。
病機:寒凝血瘀,心絡(luò)阻滯
本證屬因寒凝引起的氣滯血瘀證,多素體陽虛或久病體弱而導(dǎo)致血脈運行不暢,阻滯心絡(luò)。
診斷:厥心痛(心絞痛)
治則:溫經(jīng)祛寒,理氣止痛,活血通絡(luò)
方藥:枳實薤白桂枝寬胸湯加減
枳實
二、虛證類
⒈陰虛火旺
主證:胸間灼熱而痛,五心煩熱,咽干口渴,舌質(zhì)紅,脈弦細數(shù)。多合并糖尿病。
病機:陰虛火旺、營血暗耗、心絡(luò)不通
精神刺激或長期郁怒,心氣郁結(jié),日久化火,消灼肺胃之陰致肺燥胃熱;腎陰虧耗,木少滋養(yǎng),而導(dǎo)致陰虧火旺之證。
診斷:真心痛、消渴
治則:滋陰降火
方藥:地骨皮五參湯為主
地骨皮60~
⒉心腎陰虛
主證:心痛多發(fā)于夜,心悸不安,腰痛膝軟,舌質(zhì)紅,脈細數(shù),多合并心動過速或陣發(fā)性心動過速者。
病機:心腎陰虛,心血瘀阻
素體陰虛或耗精奪液而腎虧,陰精不能上乘,導(dǎo)致心腎虛證。
診斷:胸痹心痛、驚悸
治則:滋陰養(yǎng)心,活血通絡(luò)
方藥:天王補心丹化裁
二冬
⒊陰陽兩虛
主證:胸間不暢,心悸、怔忡、疲乏無力,少氣自汗,脈結(jié)、代。
病機:陰陽兩虛,氣血不繼
氣血兩虧,血行不暢,心氣不續(xù),遷延時日而致陰損及陽,陽損及陰,導(dǎo)致陰陽兩虛證。
診斷:驚悸、怔忡(心律不齊)
治則:調(diào)補陰陽,益氣養(yǎng)血
方藥:炙甘草湯
炙甘草
⒋心脾兩虛
主證:胸中隱痛,氣短神疲,怔忡健忘,勞乏便溏,脈細緩或結(jié)代。
病機:脾虛氣弱,心血不足
素有情志不遂,思慮傷脾之因,加之年老氣血不充而致脾氣衰退,心營不足的心脾兩虛證。
診斷:胸痹
治則:益氣補血,健脾養(yǎng)心
方藥:歸脾湯加味
黃芪
⒌氣血虛寒
主證:年高體弱,心胸痛遇勞則發(fā),甚者行動則犯,心悸、氣短、脈細而遲。
病機:氣血虛寒,心陽不振
本型屬于病程較久或年老氣血虛弱,陽氣不能遍運,血行不暢,心絡(luò)瘀滯的本虛標(biāo)實之證,古人認為“氣盛則血充,氣衰則血少”血虛則百脈失養(yǎng),而致新血不生,瘀血阻滯,臨床屢見稍動則發(fā)心痛。
診斷:胸痹
治則:大補氣血,溫助心陽
方藥:十全大補湯
生曬參
⒍脾胃氣虛
主證:胸悶隱痛,面白語怯,飲食少思,精神不振,多臥肢乏,舌質(zhì)淡嫩,脈較細緩。
病機:脾胃氣弱,君相乏力。
脾者,后天之本,肺者,氣之本。脾胃一虛,肺氣先弱,相輔之力薄則君位震搖,而面部少華,語低多臥,精神不振;營衛(wèi)無所滋養(yǎng),因脾主四肢,故多乏力。
診斷:胸痹
治則:益氣健脾,滋養(yǎng)肺心。
方藥:四君子湯
生曬參
按:脾胃為后天之本,參術(shù)苓草,雖然甘溫而不燥不熱,從容和緩,具沖和之德,故為君子。補中宮土氣,達于上下四旁,而五臟六腑皆以受氣。四君子因能益氣健脾,則能使運化生化功能得到加強恢復(fù),把精微化生為氣,還可轉(zhuǎn)化為血,故一切虛證皆以此方為主。
⒎中氣虛弱
主證:胸悶隱痛,短氣似喘,年高氣弱,病程較長,懶惰倦怠,語言輕微,表情淡漠,肌膚松軟,體力疲乏,四肢無力,食量減少;夜晚不欲睡,白晝目欲閉,如有干擾,浮煩不己,大便溏干無時,舌淡苔薄,脈虛軟無力,如似長期打斗癱軟在地,或一派霜打落湯之象。
病機:倉稟不足,中氣軟弱
本證多由于年高虛損,病程較長,整體功能衰退,尤以中氣不足而四旁少力,陽氣內(nèi)陷所致。
診斷:胸痹
治則:補中益氣,升陽舉陷
方藥:補中益氣湯
黃芪
⒏宗氣不足
主證:胸悶,胸痛引脅,氣短,善太息,動則加重,脈沉遲,微弱或參伍不調(diào)。
病機:宗氣不足,心脈失養(yǎng)
宗氣是由自然界吸入之氣和脾胃消化而來之水谷之精氣結(jié)合而成,它形成于肺,藏于胸中,具有助肺臟以行呼吸和貫心脈以行營血的作用;在病變情況下,宗氣不足可以引起血脈凝滯的病變,所以《內(nèi)經(jīng)?靈樞刺節(jié)真邪》說:“宗氣不下,脈中之血凝而留止,”因此在臨床上治療應(yīng)以調(diào)補宗氣為先,使氣充血流行快利血滯自解或病癥減輕而痊愈。
診斷:胸痹
治則:補益心肺、貫盈心脈
方藥:益氣升降湯
黃芪
總之,冠心病的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和轉(zhuǎn)歸,從中醫(yī)角度來看不是一個單純而孤立的情況,古人有“有諸內(nèi)必形諸外”的說法。這一理論是千真萬確的,因此,在診斷上是從外察內(nèi),由表及里去分析冠心病的主因,進而辨證治療,立法分型是根據(jù)其異法方宜而來。